牛街街道有支老年志愿者垃圾分类宣传队 各个都是“火眼金睛”
时间 : 2023-07-07 11:55:40   来源 : 北京时间政务新媒体

在牛街街道的钢院社区,有这样一支老年志愿者服务队,他们每天早晨、傍晚,都驻守在岗,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协助大家将生活垃圾分类。他们当中,普遍已到了古稀之年,年纪最长的已经80岁高龄。虽然不再年轻,但他们说,“有一颗公益心,为社区文明建设奉献力量!”

老人请缨担当志愿者,组队助力社区垃圾分类


(资料图片)

自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为响应号召,钢院社区的老年朋友自告奋勇,担任起垃圾分类志愿者,组成了一支15人的宣传队。每天早8点—9点,下午6:30—7:30,大家每人2小时轮班上岗,在小区的固定桶位耐心地对居民进行流动式劝导,引导居民如何正确投放垃圾,并普及宣传知识。“您扔的这是厨余垃圾,分得真干净,来,扔绿桶里”,王静薇和李秀兰是志愿者小队的两位队长,对于这份工作,两位老师感受颇深。

刚开始,对于垃圾分类知识,大家都一知半解,摸不着头脑。“究竟怎么分?”“具体标准有哪些?”“怎么向居民普及?”......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每个人的头脑里。于是,在社区的帮助下,大家请来了专业老师,办讲座、读手册,通过大大小小的培训课,大家逐渐掌握了详细而专业的分类知识。

在学中练,在练中明,在明中精

然而,现实中的情况比设想复杂得多。过期药品及包装盒需要扔进哪个桶?污染纸张又属于哪类垃圾?遇到不会的难题,队员们相互帮忙,请教垃圾分拣员、查阅宣传手册,大家在群中交流、研究。

通过反反复复地练,大家已经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了然于胸。从社区的分类工作,到自己小家的垃圾处理,大家都能井井有条地完成。“原来自己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,通过这份工作,学到了很多知识,现在家里垃圾分得可清楚了”,王静薇组长说到。

在实际过程中,面对新事物的普及,却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。

启动“盯桶”行动,人人练就“火眼金睛”

扔进桶里的垃圾,有的带着塑料袋,有的各类混装在一个袋子里,没有分类。“要想准确地分类投放,第一步就得在家先把垃圾分对、分好”,宣传队的组员向大家讲解着垃圾分类的标准,鼓励大家学以致用。一边说着,一边带上社区为大家发放的一次性手套,将“站错队伍”的垃圾挑拣出来,扔进正确的桶中。“搭把手”成了大家心中的默契,大家说,成为垃圾分类宣传员后,“眼神儿好像都好使了”,纸巾、牛奶袋、金属药片板......以前根本不注意的东西,现在都难逃每个人的火眼金睛。

经过宣传队员的指导、监督,不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标准操作越来越清楚了。“现在,大多数居民都能把自家的垃圾分得很好,剩下的经过我们的帮助,也都会用两个袋子装好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”。除此以外,在他们的带动下,大家也纷纷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中来。“这不,最近几天就有3个报名呢”,社区工作者介绍到。大家的陆续加入,为一线分类指导注入新力量。

“他们年纪都这么大了,天气还这么热,看着走在街头的他们,真的很不容易。”居民们说,这支志愿者宣传队的老人们自愿参加、无偿服务,令人非常感动。也正是有了这些老人们持之以恒做的这些好事,才有了更加整洁、和谐的社区环境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